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双凤桥94号
电话:023-68246888
传真:023-68246888
邮箱:admin@youweb.com
您的当前位置: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 科普知识
更新时间:2024-10-29 22:07:03
1969年杜修贤去西花厅见周总理说了一件往事出门后感到很后悔五金每每想起死去的同志,那天把他替换下来的徒弟小王,杜修贤忍不住长长地叹气,他的脸上恨意十足……
在随周恩来总理外出访问的日子里,杜修贤无论走到哪个国家,无论什么时间,为让国内各大报纸及时配发新闻图片,常常要工作到深夜,顾不上休息。
1966年7月1日,周恩来出访罗马尼亚归来。刚下飞机,杜修贤就被带走,送到了新华社大院,成为审查对象。
杜修贤远赴祖国的边疆,忍受了不少痛苦。同时,他的心里牵挂着周恩来总理。他相信,周恩来总理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和他预料的一样,在他前往新疆期间,周恩来多次询问:“老杜有什么问题,你们找他?他没有问题,为什么不让他出来工作?”
徒弟王一兵说杜修贤已经43岁了,年纪有点大,去高地执勤身体上受不了。他是运动员出身,身体更强壮,由他代替杜修贤到无名高地去。
周恩来总理第一个要去的国家,是友好邻邦朝鲜主义共和国。工作人员把出访人员名单,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
周恩来总理拿起这份名单,细细地看了一遍,没有看到杜修贤的名字。周恩来总理抬起头,问秘书:“老杜呢?名单上怎么没有他?”
“叫他回来,立即回来!这次出访的摄影记者,还是定他。”周恩来总理说完,把老花镜摘下,放在桌子上。
第二天,杜修贤匆匆告别了伙伴们,以为或许还要回来的,也没什么惜别的话语,只是粗粗拉拉地和大家握了握手,相约再见时要带“牡丹”牌香烟。
正在大伙儿打猎的时候,坦克突然出现在他们周围,毫无征兆地开了枪,无情的穿过他们毫无防备的后背,击穿他们的心脏。
本来,回家是一件高兴的事情。然而,杜修贤的喜悦,却被伙伴们牺牲的噩耗挤出躯体,一点都没有剩下。
在国家特殊时期,毛主席提出“抓、促生产”的口号后,周恩来总理立刻抓住时机,指示《人民日报》发表了《抓,促生产》的社论。
这篇社论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内,工厂和农场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迅速恢复了一些生产。
周恩来总理对协助他抓经济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绝不能让生产停下来。
在农业方面,周恩来总理说:“农业是不能一日放松的,我们搞计划,一定要把农业这个口子管起来,这是个基础工作。”
1966年年底,农业总产值达640.9亿元,比1965年增长8.7%。这个数字超出了“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1967年2月1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农业部、农垦部、水产部等的一些特殊代表,要求打好春耕生产第一炮,并要求农业口要搞一个对全国的呼吁书,号召大家抓,促生产。
2月20日,周恩来总理审阅了《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信》,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做好春耕生产工作而积极努力。
3天后,周恩来总理又召集了各大军区负责人。在与大家谈话的时候,他要求省、地、县都要以军事部门为主,组织各级生产办公室,大力协助生产。
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发出《关于军队大力支援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这对当时的春耕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月7日,中央发出《关于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春耕期间不要夺权的通知》,进一步保护全国的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1968年下半年,各地纷纷成立了委员会,让全国急剧动荡的局面,有所缓和。这为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利用好这一机会,周恩来总理把农业生产提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亲自筹划并参加了一系列农业会议。
他亲自参与清理被搞乱的农村工作和农民的思想,把这两方面引入比较正常的发展轨道。当时,为了克服农民不敢抓生产的思想,周恩来总理指示农林部: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棉花会议,检查工作落实的情况。
这些努力,为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让人们在那个时候,还能够吃饱肚子,不至于挨饿。
为了中国人民的事情,周恩来总理做出了所有努力,他的面容逐渐消瘦,身体变得弯曲了好多,让人心里很难过。
在电话里,周恩来总理说:“叶帅啊,你被分配去新华印刷厂,先和群众接触,接受群众再教育嘛,参加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其他老帅都已经做了安排……”
这个迎接的场面相对冷清,没有了以往的热烈。但是,叶剑英仍很高兴,走上前去,和厂领导们一一握了手。
在厂领导的陪同下,叶剑英仔细参观了印刷厂里的一些车间。最后,来到装订车间的时候,秘书告诉厂领导,叶剑英元帅在这里来,是劳动和学习的。
他感觉,自己在这里充实了许多,还可以把学习材料带回家里看,如一些厂史资料、大批判的简报,还有厂里印刷的《红旗》杂志。
有了这些书,叶剑英回家的日子,也比以前要有趣很多。每次回到家里,他就来到书桌前,戴上老花镜,把材料仔细地看上一遍。
总体来说,工厂食堂的伙食是不错的。但叶剑英元帅是广东人,对北方的面条、水饺等食物吃不习惯,每顿饭只吃一点点,就放下碗筷。
后来,经迟群批准,中午的时候,食堂可以为叶剑英增加一个鸡蛋汤。这样,叶剑英也算是得到了一点特殊“待遇”。
参加劳动时,叶剑英也和平时学习的时候一样,总是认真地把每个封套都做好。他做的封套看起来有棱有角的,工友们都夸他折得非常好。
叶剑英秘书心里想,这一定是周恩来总理的主意,他是不放心叶帅一个人在这里,所以就让邓颖超来厂里劳动,好及时掌握叶剑英等人的近况,暗中保护。
望着家人惊喜而又怨恨的表情,杜修贤的心里被愧疚填满,只能说:“我很累,很累。”,希望能够搪塞过去。
因为要去西花厅向周恩来总理报到,杜修贤悄悄地抚平了流血的心,换了一件衣服,勉强自己的脸上不要露出悲伤的表情。
听到杜修贤的声音有些哽咽,周恩来总理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这双手,还是那么熟悉,略高抬起,有僵硬的握姿一点都没有变!
坐下后,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仔细地把杜修贤打量了一番。看到杜修贤身上的草原味,大家都笑了起来。
是呀,能没有变化吗?塞外和北京不一样,那劲风和日光辐射把杜修贤完全改造成了一个草原汉子,看起来黝黑、粗犷、健壮。
杜修贤心里想,他只不过是总理身边的的一个工作人员,却得到这样的厚待。他的鼻子一酸,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听到杜修贤大难不死,幸存下来的时候,周恩来总理的脸色立即严肃起来,客厅里的空气也变骤然沉重起来,让他的思绪回到草原上。
周恩来总理注视杜修贤,问:“就是上个星期,外交部向苏联提出,苏联在我国边境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发生的那件事吗?”
周恩来总理目光凝重,长长地喘了一口气,把头扭向窗户外面,看着院子里的海棠树,久久都没有说话……
杜修贤的目光移到周恩来总理的脸上,发现了很多老年斑,以及皱褶。可想而知,他经历了多少沧桑的岁月,以及艰难的处境。
想到这几年周总理的不容易,杜修贤感觉到一阵心酸。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充满爱心、充满热情的一代伟人。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周总理也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凡人的内心,这些年,他究竟是怎样走过这些漫长的苦难岁月的?
杜修贤心里明白,他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工作也有十多年了,对于周总理的情况,他比一般人知道的要多得多。
“还没有。出访的时机,一要成熟,二要适宜。这几年去的国家少了,各国变化都很大,科学技术有很大发展。我们先要搞些调查研究,摸摸情况。你也熟悉熟悉工作,等通知。我有活动就叫秘书通知你。”
周恩来总理两手在沙发扶手上一拍,站了起来,笑着说:“大姐有心请你,你还愣着?你这时不吃,一会儿想吃也没有了。你看这瓜多好!”
约摸邓颖超回去后,杜修贤才回过头去,看着西花厅的大门,嘴里一遍遍地念叨着:“才三年多没见,总理怎么就这么显老了!”
杜修贤心里有些后悔,他老人家已经够不容易的了,自己为什么要和周总理说那些话,勾起老人家的悲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