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双凤桥94号
电话:023-68246888
传真:023-68246888
邮箱:admin@youweb.com
您的当前位置: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更新时间:2024-10-28 20:48:21
《科技日报》《安徽日报》关注淮北烈山区石榴产业!五金金秋时节,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石榴种植基地里,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石榴像红灯笼一样挂满枝头,果农们穿行其间进行采摘,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烈山区在发展石榴产业上下足功夫。该区把小石榴做成大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铺展开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烈山区委宣传部部长邓鹏介绍,烈山镇种植石榴的历史十分悠久。在《烈山区志》中就有“清代以珍奇果品进贡朝廷”的记载。榴园村等村庄的万亩石榴园内,至今仍保存着千余亩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现存百年以上古石榴树800余株。这些古树虽历经风雨沧桑,但依然生机勃勃。
然而,多年前,榴园村的石榴产业远没有今天这么红火。那时,石榴树“身处”荒山之中,收成并不稳定。加上交通不便、销路不畅,榴园村成了当地有名的困难村,甚至还传出了“好女不嫁榴园村”的顺口溜。
后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榴园村村民培土栽树,让荒山渐渐披绿,秋日林果飘香。与此同时,烈山区政府出资修路,并采取“跨村联营”的销售模式,为石榴畅通销路,带动了石榴产业的发展。山绿了起来,石榴经济活了起来。如今,烈山区石榴种植面积达8.3万亩。这里的石榴产业以榴园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发展。
看着自己的石榴园,榴园村村民张后龙给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我们家种了10亩石榴树,每棵石榴树能产大约60斤石榴,亩产量3000斤左右,算下来年销售额将近10万元!”
石榴花开漫山红,石榴园外有风景。现在的榴园村,村居环境整洁,新建榴园幼儿园,改建榴园小学,升级了卫生室和休闲广场,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如今,以榴园村为核心的四季榴园景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乡村旅游为一体,已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八方来客。
位于榴园村的“石榴红了”乡村振兴馆,是四季榴园景区的一部分。馆内有非遗、文创、农特产品等3个展销区,展示着数十种与石榴有关的农产品和文创产品。
“这款石榴发簪最受游客欢迎。”四季榴园景区工作人员谢晶向记者展示了一根发簪。这枚做工精致的发簪闪闪发光,发簪顶端是一朵石榴花。
为盘活石榴产业及文化资源,榴园村挖掘种植石榴的悠久历史,以石榴文化为基础元素进行整村改造,在村内每个角落设计具有鲜明石榴文化特色的打卡点,建好“石榴+文旅”产业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榴园村已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石榴产业特色小镇。当地产业、社区、旅游、文化等功能完备,具有鲜明的石榴产业特色和浓郁地方文化,初步形成了“石榴+”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同时,榴园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烈山镇镇长王家祥笑着说:“榴园村仅靠石榴一项就实现每年人均增收1.8万元!”据他介绍,2023年,四季榴园景区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70余万元,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收入3000余万元,为300多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目前,石榴产业已成为烈山区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当地从事石榴产业综合开发的各类组织及企业超20家,总产值突破4.83亿元。石榴产业已成为富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70岁的宋兴起是烈山镇榴园社区2万亩石榴基地核心区的石榴种植户,30多年前就开始承包石榴园,把大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了石榴上。“就跟老伙计一样,哪棵树产量高,哪棵树结果甜,都在我脑海里。”面对自己的10多亩石榴园,宋兴起满心欢喜。
“这是新榨的石榴汁,尝一尝,浓郁又好喝!”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宋兴起的老伴牛端兰现在足不出榴园,就能在家门口卖石榴,销售品类也从单一走向多元。
榴园作为淮北市石榴文化旅游节的主要举办地,有着长达千年的石榴种植史,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千余亩。如今,当地不断延伸石榴产业链,将石榴果榨汁、用石榴树造景、办石榴节引客,把石榴做成大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像石榴籽一样红火。
“今年石榴产量总体稳定,优质品种石榴收购价预计可达普通石榴的1倍多。”10月9日,榴园社区党总支宋兴珍对记者说,10月23日起,主打产品“青皮甜”将大量上市。
榴园石榴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种植基地缺少灌溉设施、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一度阻碍了当地石榴产业和品牌的健康发展。
望着自己19年前承包的30亩荒山,如今长满了石榴树,62岁的宋兴宝脸上写满了欣慰。老宋是土生土长的榴园人,2005年,他将30亩荒山承包下来,当时山坡地上只有零星的石榴树。
经过多年的打理,如今,走进老宋的果园,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果实压得树枝微微低垂,好像一颗颗灯笼。“这些年,通过优化品种,不断补栽、移栽,现在亩产提高到了2000公斤。”说起自己的果园,老宋很骄傲。
“石榴要发展,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必须改良品种。”烈山镇高级工程师姜美荣说,软籽1号、软籽2号、软籽3号、青皮甜、塔仙红、大红软、青皮软籽等优质品种先后被选育出来并得到推广,统称为“塔山石榴”。2012年8月,“塔山石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种石榴果形好、籽粒大,受到市场热捧,收购价翻了一番,带动果农增收明显。”宋兴珍告诉记者,榴园社区800多户石榴种植户,每年都参加镇里组织的农技培训,学习掌握石榴种植科学管理技术,“如今,榴园八成石榴种植户都成了‘土专家’。”
目前,榴园社区石榴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量2.25万吨,拥有优质品种7个,展示和试验品种30个。当地还因地制宜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成立塔仙石榴专业合作联社,引导成立与石榴有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5家,涉农企业87家。
“今年石榴汁网上销售额已做到500万元!”淮北金榴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祥忠说,从2014年开始,他每年都会在当地大量收购石榴,榨汁后进行冷冻储藏。根据订单需求,再把储藏的原汁运往山东企业委托生产,外包装标注石榴产地均为淮北市烈山区榴园社区。
目前,李祥忠研发的石榴汁、石榴酒等产品在多个网络平台销售,品类也从石榴拓展到本地苹果、梨、桃等常见水果。
与李祥忠不同,榴园社区石榴种植户宋浩,于2017年注册淮北市榴园盆景园艺合作社,开辟石榴产业新赛道,做起了石榴盆景。
走进榴园社区八里岗水库对面的榴园盆景基地,大大小小的盆景姿态万千、枝干上挂满石榴。宋浩正在盆钵前,小心翼翼修剪石榴盆景。在他身后,从几十厘米到几米高的石榴盆景,千姿百态。
“从2017年创办至今,我们就地取材,从村民手里收购年份老、树形好的石榴树,然后移种先做成石榴盆栽,再依树造景,一般要三年才能出售。”宋浩说。
在宋浩的影响下,儿子宋庆辉也成为一名专业盆艺师,协助开辟线上销售渠道,使得订单大幅增加。2023年,榴园盆景园艺合作社售出石榴盆景近千盆,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
如今,石榴盆栽、石榴盆景成为一个崭新产业,村里不少种植户也加入这一行列。据统计,榴园社区已有4家石榴盆景园,年产石榴盆景约1.2万盆。
烈山镇不断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把小石榴逐渐做成大产业,“塔山石榴”品牌越叫越响,石榴产品总产值去年突破4.83亿元。
中午时分,明清石榴园附近的一家农家乐,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这是淮北名菜‘榴园地锅鸡’,采用的主食材是石榴园里散养的土鸡,烹制过程中用修剪下的石榴枝干生火、地锅烹饪,深受食客的喜爱。”农家乐老板邵景卫说。
秀美的山水风光,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干净舒适的民宿。近年来,烈山镇依托榴园社区、蒋疃社区所处的四季榴园旅游景区,大力实施农文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让昔日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旅游地。
国庆假期,从四季榴园景区进入“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沿途,满目尽是苍翠,众多“摩友”呼啸而过,观景平台上人头攒动,行至山顶“云端露营”,负责四季榴园景区运维的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正忙着迎客。
“这里的‘云端露营’非常受欢迎,一到节假日一房难求。”说,2023年以来,逾220万游客为景区带来超1400万元营收,“算上直接、间接带动村民增收,整个景区年创产值3000万元。”
2022年4月,烈山镇党委牵头,当地14个村、社区打破地域限制,各拿出4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入股联营成立集体经济公司——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跨村联营整合四季榴园景区闲置资产、山水资源、社会投资项目,让“小景点”成为“大景区”。
烈山镇宣传委员朱婷婷告诉记者,依托石榴产业,发力“石榴+”,当地已形成集赏景、采摘、旅游、美食、休闲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国庆假期,四季榴园景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车流量6万辆次,9个运营项目营收269万元,石榴农特产品摊点销售额170余万元,农家乐等餐饮业营收420余万元。
烈山镇张琼告诉记者,聚焦石榴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烈山镇将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规划建设石榴精深加工园、石榴盆栽盆景园、石榴产品交易园,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主体培优工程,力争在种植模式、产品开发、产业融合、技术支撑、辐射带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友情链接: